百搜缘

搜索
百搜缘 中国书画名家专题访谈 查看内容

户动中国网推荐;当代指画艺术家万岭作品欣赏

2020-6-15 07: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91| 评论: 0|原作者: 万岭|来自: 户动中国

摘要: 户动中国网推荐;当代指画艺术家万岭作品欣赏万岭,1953年生于四川成都,中国手指画研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省画院)特聘画师;1989年参展的指墨画,因形式独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优秀作品奖 ...

户动中国网推荐;当代指画艺术家万岭作品欣赏


万岭,1953年生于四川成都,中国手指画研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省画院)特聘画师;1989年参展的指墨画,因形式独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优秀作品奖;1992年应邀赴泰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并同时举办个人指墨画展;1994年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万岭指墨》画集;1996年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万岭指墨画展》;2002年出版个人专集《万岭2002》;2005年在中国北京荣宝斋精品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个人画册《万岭2005》;2007年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四件作品成交;2012年在成都岁月艺术馆举办《指痕·笔韵——壬辰春季万岭作品展》。


                                                                                               霜叶红于二月花


守望精神的山林


--读万岭中国画作品


日前,常公来寓,携来万岭先生自选画集及多张扇面原作,嘱我观后写点短论且要言之有物,这于我就是苦事了,一来自身才疏学浅又不肯牵强,二则因艺术主张难入“时流”,久不为他人作评矣。以前薄名也大都仰仗艺术界朋友们的耐性好,吃苦尚需耐“批”嘛!若出道于时人脾气见长的今日,吾辈何敢吭声?曾下决心再不作任何美术评说,奈常公乃吾十余年挚友且与艺术鉴藏天分极高,眼光“毒”到,于延续传统(扇面)方面贡献尤巨,今欲出多年藏扇集珍,莫大幸事!区区小论,敢不为之?



                                                                                                    採菊东篱下


在此之前,万先生之作我从未见过,其人其踪亦不了然,所作论语,纯属对画不对人。听常公言及万岭先生先前出道甚早,初随蜀中名家孙竹篱老先生习画花鸟,后自得醒悟,知其足与不足之处,奋而另辟蹊径,独专指画,以指代笔凡二十年,成绩卓然可观。后以指促笔,指笔兼施,自成一格,初具自家风貌,这从其自选集中均可一目了然。拙以为,万氏指墨花鸟画最为成熟也最见功力,其作线条倔强,力能张弓,墨线入纸三分,所绘花鸟禽兽面貌森然,极具自然状态下的生机,不雕不饰,无丁点俗熟之风,山林气息扑面,加之其构图造险得潘天寿真趣,观之顿受震撼,细品更觉脱尘,这些是否与蜀中山水滋养有关?我不得而知。近几年万岭先生竟弃赖以成名的指墨天功转而主攻高士人物,因有良好的花鸟背景加之指墨功力的多年滋养,其所作高古人物竟而令吾大吃一惊!绝看不出是出自一个画花鸟的画家之手。万岭先生画人物贵在高格,格调既高,其画必不俗也。吾常言:“品格”乃中国画之灵魂!任何一个笔墨高手,任凭你把笔墨技巧玩得上天入地,如果绘画格调不高,终归流于俗手,难以体现中国画无法言传的“娱乐精神”的最终目的。古人言“意”、言“境”,其实说到底仍是画家的学养境界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太多的画“匠”们吹了一辈子的“笔墨”终究也未能脱“匠”成家,缺少的仍是“格”。



                                                                                                      爱莲


高格调从何而得?唯一一个“养”字了得。没有超脱常人的悟性和苦耐寂寞的勇气,让一颗躁动不安、冲动不息的热血之心养成秋水之境,静观窗外震天的诱惑与名利二恶魔作殊死的肉搏,使自己九死而后生,守着自己艺术生命的底线,与传统悟,与造化交,以先贤法度入而出之,其无一样不是千难万难耳!观万岭先生的人物画,我从心底里认为他基本上做到了“心如止水”的境界。在蜀都的一个角落里不声不响地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功课,不与人斗,不与世争,唯与艺博。其瘦劲飘逸的人物线条得自其太过坚实的指画功底和清静至极的平淡心态及理想中画家太重的“隐士”心理,组成的画面自然清寂而孤傲,脱尽人间烟尘,其实这些对于画家本人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悲哀,但它滋养出的艺术却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清风浴面的快慰!这就是艺术的价值,画家苦心却乐智而后悦人。我无法想象,他是用怎样的勇气来修为,从而做到一颗都市中的山林之心的?因为他的作品只给人们一个结果,却能让现代的都市人透过画面中那些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走马之松林、竹径、荷风、菊阵,甚或是一些不知名的闲花野草,去窥视苦守在理想山林中的那个孤傲的现代隐者或“落魄”的山野画家,但却很奇怪,我无法去“同情”他,因为我也想去过他一样的生活,在寂寂无闻的怪石林泉间把酒话桑麻!但我永远也不会有他这样的“幸运”。至少他的心是自由的。



                                                                                                  踏雪賞梅


纵观万岭先生画作,画格第一、用笔第二、构图第三、墨为次之。由于其指画的影响,造成其过分地依赖线条而忽略于墨的丰富层次,因为指画必然是强调线的张力美而于墨则较难控制与发挥,这点或多或少地造成今天万氏画作中水墨的缺憾,墨失缺了层次也就失去了厚重,没有墨的厚重则会影响到整个画作的效果,有轻薄之嫌。当然,笔墨的锤炼亦是一个反复实践探索的过程,不可期待一挥而就,先生不妨再拿出个三年五载的与其肉博,虽苦定能大成矣。但其间线条亦不可有一日之废,切不可顾此失彼。对于这点,指画的继续可称事半而功倍尔。


画观不多,废话不少,当与失当,概不负“责”。


岁次癸末冬月小雪冻笔于金陵黄瓜园藤斋



                                                                                                   板桥行吟



                                                                                                  松下撫琴



                                                                                                    怀素书蕉



                                                                                                    賞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 .
  • .
  • .
  • .
  • .

文热点

读排行

返回顶部